初三物理复习 试卷及答案 49.doc
九年级物理 第 1 页 共 10 页 图 2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(考试时间: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) 考生注意: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,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.选择题(共 20 分) 1. 下列物体的质量 ,跟 体积为 50 米 3卧室中空气质量最接近的是 A.一头牛 B.一位成人 C.一位婴儿 D. 一本书 2. 一块冰溶解成水,会出现的情况是 (ρ 水 ρ 冰 ) A.体积增 大 ,质 量 增大 B.体积减小,质量不变 C.体积增 大 ,质 量不变 D.体积减小,质量减 少 3. 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.锅炉水位计 B.船闸 C.茶壶 D.喷水枪 4. 下列事例中,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. 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.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. 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.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. 如图 1 所示的四个碗中均盛满水,用力 的示意图表示了碗壁上所受的水的压力,大体来 说,其中正确的应该是 A B C D 6. 如图 2 所示两个形状、大小、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 1 和 2,放 在水平桌面上,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 F 或压强 p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. F1> F2, p1> p2 B. F1< F2, p1< p2 C. F1= F2, p1< p2 D. F1= F2, p1= p2 7. 在以下 各情况中,水对轮船向上的压力增大的是 A. 轮船由长江驶入东海 B. 轮船在码头装载货物 C. 轮船由东海驶入长江 D. 轮船在码头卸载货物 8. 一个 木球,其质量为 10g,体积为 20cm3,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.当木球球 静止时,溢出水的质量为 10g;把它取出擦干,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,当木球静 止时,溢出煤油的质量是(煤油的密度是 0.8g/cm3) A.大于 10g B.小于 10g C. 10g D.无法确定 图 1 九年级物理 第 2 页 共 10 页 9. 如图 3 所示,盛有液体甲的 薄壁 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,将两个 完全相同的物块 ( 物块密度大于液体甲的密度 ) ,一个浸没在液体甲中,另一个放在圆柱体 乙上。液体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和压强增加量分别为 Δ F 甲 和 Δ p 甲 ,圆柱体乙对水平 地面压力增加量和压强增加量分别为 Δ F 乙 和 Δ p 乙 ,则 A. Δ F 甲 一定小于 Δ F 乙 B. Δ F 甲 可能大于 Δ F 乙 C. Δ p 甲 一定大于 Δ p 乙 D. Δ p 甲 可能等于 Δ p 乙 10. 如图 4 所示, 甲、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,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 强 相等。 若在两个正 方体的上部,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,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 , 它们对地面 的 压强为 p 甲 和 p 乙 ,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. p 甲 可能 小 于 p 乙 B. p 甲 一定小于 p 乙 C. p 甲 可能大于 p 乙 D. p 甲 一定 大 于 p 乙 二. 填空题(共 29分) 11. 钛是航天工业重要的材料,它的密度为 4.5× 103千克 /米 3,单位读作 ( 1) , 它表示 ( 2) , 钛的密度是 水的 ( 3) 倍 。 12. 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,利用 ( 4) 知识可以鉴别物质;刀 刃磨得锋利,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,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 ( 5) ,在 实验室和生产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液体密度计是应用 ( 6) 原理的典型例子。(前二 格填写物理量名称) 13. 著名的 马德堡半球 实验有 力 地证明了 ( 7) 是 很大的 , 福廷气压计是根据 ( 8) 实验 的 原理制成。上海世博园内,中国馆顶层大气压比地面大气压 ( 9) (选填“高” 或“低” )。 14. 黄浦江是一条兼有饮用水源、航运、 旅游 等多种利用价值的河流 ,其 水深可达 17 米。 在江面下 10 米深处,水的压强为 ( 10) 帕;若深度每增加 1 米,水的压强将增加 ( 11) 帕。 15. 如图 5( a)所示,将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正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地面上,它们对水平 地面的压强 pA ( 12) pB;当它们在水中分别静止 于图 4( b)所示的位置时,受到水 图 4 图 3 乙 甲 九年级物理 第 3 页 共 10 页 的浮力 FA ( 13) FB,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A ( 14) pB。(均选填“大于”、“等 于”或“小于”) 16. 如图 6 所示,一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,若容器所受重力忽略不计,则容器对桌面的压 力 ( 15) 水的重力;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( 16) 水的重力;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( 17) 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;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( 18) 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。(均 选填“大于”、“等于”或“小于”) 17. 一 金属 圆柱体重力为 G,用 弹簧测力计吊着 将其 三分之一浸入水中,这时测力计的示数 为 10 牛,当 圆柱体 逐渐浸入水中时, 圆柱体 受到的浮力 ( 19) (选填 “ 变大 ” 、 “ 变 小 ” 、 “ 不变 ”) ,当 圆柱体 完全浸没时,测力计示数恰好为 0 牛(且塑料块尚未接触容器 底部),则圆柱体的重力 G 为 ( 20) 牛,此时圆柱体上下表面压力差为 ( 21) 牛 。 18. 物理学中 ,浮力的作用点叫浮心。根据阿基米德原理,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这部 分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,那么浮心的位置就是那部分被排开液体的重心位置。 (即: 浸在液 体里那一部分 物体的重心 位置。 )如图 7 所示 均匀细长棒 AB 长为 L,其质量为 m, A 端用细 线悬挂起来且悬线竖直, B 端无阻碍地斜向浸没在水池中,当它稳定静止时,棒被浸没部分 的长度 0.6L。则细棒的浮心距 A 端的距离等于 ( 22) ,(请用题中字母表示)。 棒的密度为 ( 23) 千克 /米 3。 19. 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 A、 B 的底面积之比为 1: 3,高度之比为 2: 3,构成 A、 B 两个圆 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 A和 ρ B。将 B 放在水平地面上, A 叠放在 B 上面(如图 8 甲所示),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1。 若把 B 叠放在 A 上面(如图 8 乙), B 对 A 的压强为 p2。若 p1: p2=1: 2,则 ρ A: ρ B = ( 24) 20. 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科学成就,请根据以下史料回答相关问题: 图 8 甲 B A 乙 B A 图 6 图 5 图 7 九年级物理 第 4 页 共 10 页 A 图 10 ① 如图 9 所示是 1933 年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时期 楚国木衡及铜环权一套,木衡杆的中间有提纽,两端 各以四根丝线系铜盘。 “ 木 衡 ” 相 当于 我 们 现 在实 验 室 所使 用 的 ( 25) ,而“铜环权”则相当于 ( 26) 。 (均填写测量仪器或装置的名称) ②哈雷彗星是一颗绕太阳公转的彗星。下表是明清时期记录的哈雷彗星出现 时间表。 朝代 明景宗 明世宗 明神宗 清康熙 清乾隆 清道光 清宣统 公历(年) 1456 1531 1607 1682 1759 1835 1910 哈雷彗星相邻两次出现相隔大约 ( 27) 年,请你估测我们下一次看见哈雷彗星会在公 历 ( 28) 年。 三、作图题(共 9 分) 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,作图必须使用 2B铅笔。 21. 如图 10 所示,重为 20 牛的物体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,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物体 A 对地面的压力 F。 22. 重为 4 牛的小球静止在水中 ,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 11 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。 23. 如图 12 所示,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,下端用橡皮膜封住,插入水中,其中 A 为空管; B 管内装入与外面液面等高的盐水; C 管内装有与外面液面等高的酒精。请画出橡皮膜大致的 形变。 四.计算题(共 22 分) 24. 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,露出水面体积是 25cm3,浸入水中体积是 50cm3,求木块所受 图 11 木衡 铜环权 图 9 图 12 九年级物理 第 5 页 共 10 页 浮力。 25. 底面积为 0.01m2,质量是 1kg 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,容器内装有 4kg 的水,水深 0.3m。 求: ①容器中水的体积; ②水对 容器底部的压强; ③ 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。 26. 水平面上还有两个圆柱体 A、 B(相 关数据如表所示 ), 请 将其 中 _____(选 填 “A” 或 “B” )圆柱 体竖 直叠放 在 另一 个 圆柱体的 上 部中央,使 两个圆 柱体 对水平面 的 压强 最大 。 求出此最大压强 p 最大 。 27 重为 2 牛、底面积为 1× 102米 2的薄壁容器 内盛有 0.2 米深的水, 放在水平桌面的中 央,若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1.4× 103帕 。求 : ①容器 对桌面的压力 F 容器 ; ② 若 薄壁容器底面积范围 为 S~ 4S, 现将一密度范围为 0.6ρ 水 ~ 6ρ 水 、体积为 2× 103米³ 的物体放入容器中,求容器对桌面压强变化量 △ 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条件。 五、实验题( 共 20 分)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。 圆柱体 底面积 质量 A S 5m B 5S m 九年级物理 第 6 页 共 10 页 图 17 28.在“测定物质的密度”实验中,用 __(1)______测物块的质量时,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 15( a)所示,则物块的质量为 __(2) _____克;将物块放入盛有 40 厘 米 3水的量筒后,水 面位置如图 10( b)所示,则物块的体积为 _____(3)___厘 米 3, 物块的密度为 _____(4)___ 千克 /米 3。 29.在 “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” 实验中,可用 (5) 测出金属块的重力 F1 和金属块 浸没 在水中 时所受到 的拉力 F2( 金属块 与容器底未接触) , 可 用公式 : (6) 计算出金属块所受 的浮力。再用 (7) 和水测出金属块 排开水 的体积,并计算出 (8) ,若进一步分析 比较,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0. 图 16( a)、 ( b)、 ( c)为“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”实验中的一个情 景( ρ 盐水 > ρ 水 > ρ 煤油 ),由此可得出的 结论是: ( 9 ) 。 若要利用图( c)、( d)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的关系,则应使两容器内的液体种类 相同,橡皮膜置于液体中的深度 (10) ,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(11) (选填“相 同”或“不相同”)。 31. 如 图 17 所示,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,分别在空气和 水中 静止。 该金属块所受 重力为 (12) 牛,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 受到浮力为 (13)牛 ;若剪断细绳,金属块沉在容器底部时,它 所的合力为 (14) 牛 。 图 15 50 g g 0 1 2 3 4 5 ml 20 40 60 80 100 ( a) ( b) ( a) ( b) ( c) ( d) 盐 水 水 h h h 煤 油 图 16 九年级物理 第 7 页 共 10 页 32. 某小组探究 由 两种物质组成的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。他们将由不同 物质组成的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,组成新的圆柱体。上边的圆柱体密度记作 ρ 1,高度记 作 h1;下边的圆柱体密度记作 ρ 2,高度记作 h2。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 下表 。 序号 1 2 3 4 5 实验现象 示意图 ρ 1(千克 / 米 3) 2.7× 103 2.7× 103 3.2× 103 3.2× 103 3.2× 103 ρ 2(千克 / 米 3) 8.9× 103 8.9× 103 8.9× 103 8.9× 103 8.9× 103 h1(米) 0.1 0.2 0.2 0.3 0.35 h2(米) 0.2 0.2 0.2 0.1 0.05 ① 该小组同学通过沙坑的凹陷程度判断:序号 (15) 中圆柱体对沙面的压强最大。 ② 分析序号 (16) 中的数据及相关现象 , 可得出的结论是:两种物质组成的圆柱体 ρ 1、 ρ 2和 h2相同, h1越大,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越大。 ③ 分析序号 2 与 3 中的数据及相关现象 , 可得出的结论是:两种物质组成的圆柱体 h1、 h2 和 ρ 2相同, (17) ,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越大。 ④ 分析序号 3 与 4 与 5 中的数据及相关现象 , 可得出的结论是:两种物质组成的圆柱体总高 度相同,密度较小的物质所占比例越大, (18) 。 ⑤该小组中有同学认为 这样 的 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还可能与底面积有关。验证该猜想的 方法可以有两种: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。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解决该问题。若选择理论推导, 请写出推导过程; 若 选择实验探究,请写出探究 的 过程。 (19) 沙 沙 沙 沙 沙 九年级物理 第 8 页 共 10 页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 评分标准 题 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、 20 分 (每题 2 分) 1. B; 2. B; 3. D; 4. A; 5. A; 6. C; 7. B; 8.C; 9. A; 10.D。 二、 29 分 说明:每格 1 分,第 19 题 一空 2 分。 11.千克每立方米;体积是 1m3的钛的质量是 4.5× 103千克 ; 4.5。 12. 密度;压强;阿基米德 13.大气压 ; 托里拆利 ;低 14. 98000; 9800。 15.大于;等于;大于。 16.等于;小于;小于;小于 17. 变大; 15; 15。 18. 0.7L; 0.84× 103 19. 9:4. ( 2 分) 20.①天平;砝码。② 76( 75~77); 2062( 2060~2064) 三、 9 分 (每题 3 分) 21. 压力的作用点正确 1 分;大小正确 1 分;方向正确 1 分。 22. 浮力的作用点正确 1 分;大小正确 1 分;方向正确 1 分。 23.每个一分。 21.连错 0 分。 21.错一个扣 2 分,两个都错扣 3 分。 四、 22 分 ( 在计算 中,有关单位 错写 、漏写, 每题 . . 扣 1 分; 脚标错写、漏 写总扣 1 分。 ) 24. ( 4 分) V 排 = V 浸 =50cm3= 5×10 -5 米 3 1 分 F 浮 =ρ 水 gV 排 1 分 = 1× 103千克 /米 3× 9.8N/kg× 5×10 -5 米 3 1 分 = 0.49N 1 分 25. ( 9 分) ① V = m/ρ= 4kg/103千克 /米 3=4× 10-3米 3 3 分 公式、代入、结果各 1 分 ② p 水 = ρ 水 gh 水 = 1.0× 103千克 /米 3× 9.8 牛 /千克 × 0.3 米 1 分 = 2940 帕 1 分 ③ F= G= mg=( 1+4)千克× 9.8 牛 /千克 = 49 牛 公式 1 分;代入、结果 1 分共 2 分; P=F/S=49N/0.01 m2=4900Pa… 2 分 九年级物理 第 9 页 共 10 页 26. ( 3 分) B 1 分 P 最大 =F/S 小 = G /S 小 = 6mg/S 2 分 27. ( 6分) ① F 容 = pS 1 分 = 1.4× 103帕 × 1× 102米 2 1 分 = 14 牛 1 分 ② 当容器内原来装满水,且物体密度为 0.6ρ 水 ~ ρ 水 时, △ p 最小 = 0 1 分 当放入物体后,容器内水未溢出,且物体密度为 6ρ 水 ,容 器面积为 S 时 △ p 最大 = G/S= 12ρ 水 g× 103米 3/S 2 分 (说明: ρ 水 g 数字代入也可) 五、 20分 28. ( 4 分) 天平; 53.4; 20; 2670。 29. ( 4 分) 弹簧测力计; F 浮 =F1- F2 ;量筒;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。 30. ( 3 分) 相同深度,液体密度越大,压强越大 ; 相同; 不相同。 31. ( 3 分) 4N, 1N, 0N 九年级物理 第 10 页 共 10 页 32. ( 6 分) ① 3。( 1 分) ② 1 与 2。( 1 分) ③ ρ 1越大 。( 1 分) ④ 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越 小。( 1 分) ⑤( 2 分) 公式理论推导: P= F/S= G/S= ( ρ 1gh1S+ ρ 2gh2S) /S= ρ 1gh1+ ρ 2gh2 实验要点: 选择 ρ 1、 ρ 2、 h1、 h2相同,底面积 S 不同的圆柱体,放在 沙面上, 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,若相同则说明 圆柱体对水平 地面的压 强与底面积无关,若不同则说明 圆柱体对水平地面 的压 强与底面积有关。 (两个都作答的,以实验探究评分)